海報新聞
李在明宣誓就職韓國總統 表示首先將恢復民生和經濟
6月4日,韓國首爾,李在明宣誓就職第21屆韓國總統。來源:視覺中國
6月3日,韓國舉行總統選舉,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當選第21屆韓國總統。
6月4日,李在明在就職講話中表示,將首先恢復民生和經濟,啟動緊急經濟專班,依靠國家財政實現經濟良性循環,建設持續增長和發展的社會。將通過對人工智能、半導體等尖端科技產業的投資與支持,打造引領未來的經濟強國。
特朗普與馬斯克“口水戰”
(拼接圖)馬斯克與特朗普。來源:視覺中國
6月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億萬富翁馬斯克之間公開發生“口水戰”。特朗普稱馬斯克“瘋了”,馬斯克稱特朗普“忘恩負義”。
剛離開美國政府效率部負責人崗位的馬斯克針對大規模稅收與支出法案連續發出帖文,稱“你要么得到一份龐大而丑陋的法案,要么得到一份小而美的法案”“小而美才是出路”。
特朗普則回應稱,馬斯克的不滿源于該法案提議取消電動汽車消費者的稅收抵免,這影響了馬斯克作為電動汽車制造商特斯拉首席執行官的利益。
該法案于5月22日以一票優勢在眾議院艱難通過,于6月28日以兩票優勢在參議院通過一項程序性動議。馬斯克當天再次發文批評該法案“將摧毀美國數百萬個就業崗位,并對我們國家造成巨大損害”。
美抓捕非法移民引發沖突
6月8日,美國洛杉磯,執法人員與抗議者對峙。來源:視覺中國
6月6日至7日,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等聯邦機構出動大批執法人員,在洛杉磯縣多地展開針對非法移民的搜捕行動,連續兩日與當地社區居民發生嚴重沖突。
美國總統特朗普陸續向洛杉磯部署了4000名國民警衛隊員和700名海軍陸戰隊士兵,引起加州及洛杉磯地區政府和民眾不滿,為緊張的局勢火上澆油。
截至6月12日,洛杉磯已經有超過500人在抗議期間被捕,執法人員使用了“大量非致命性彈藥”。
以軍攔截人道主義救援船 引多方批評
6月9日,國際水域,駛往加沙的援助船“馬德琳”號被以軍攔截,船上人員高舉雙手。來源:視覺中國
6月9日,以色列外交部證實,載有瑞典“環保少女”格蕾塔·通貝里等活動人士的人道主義救援船只“馬德琳”號已被以方控制,其乘員遭以方逮捕并將返回各自所屬國家。
“馬德琳”號懸掛英國國旗,載有12名來自德國、法國、瑞典等國的活動人士,以及支援加沙地帶的大米、嬰兒配方奶粉等救援物資,計劃9日抵達巴勒斯坦加沙地帶。
以方攔截人道主義救援船的舉動遭多方批評。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發表聲明,要求釋放船上的活動人士,稱讓以色列“為他們的安全負全責”。伊朗外交部發言人伊斯梅爾·巴加埃說,此次事件“發生在國際水域”,以方舉動是“海盜行徑”。土耳其外交部也表示,以方這一舉動“明顯違反國際法”,是“丑惡的襲擊”。
印度空難至少279人遇難
6月12日,印度艾哈邁達巴德,搜救人員查看飛機殘骸。來源:視覺中國
6月12日,一架從印度飛往英國的波音787型客機在艾哈邁達巴德機場起飛后不久墜毀。涉事飛機載有242人,僅1人生還。事故還造成地面人員傷亡,截至目前共有279人遇難。這是波音787機型首次發生致命空難。
以色列與美國空襲伊朗
6月16日,以色列特拉維夫,以色列防空系統攔截伊朗導彈。來源:視覺中國
6月13日,以軍出動F-35戰機精準打擊伊朗納坦茲等核設施及軍事目標,造成伊朗革命衛隊總司令薩拉米等高層和核科學家死亡,摧毀核設施地上部分。伊朗發射導彈反擊以色列特拉維夫、耶路撒冷等城市。
6月21日,美軍動用B-2轟炸機和戰斧導彈空襲伊朗福爾多等三處核設施。6月23日,伊朗對美國駐卡塔爾的軍事基地發動導彈襲擊。
6月24日,以色列與伊朗在美國斡旋下停火。
美國閱兵式當天多地爆發大規模示威游行
6月14日,美國華盛頓特區,閱兵式上坦克在憲法大道行進。來源:視覺中國
6月14日,美國聯邦政府在華盛頓特區舉行閱兵式,紀念美國陸軍建軍250周年。超6000名官兵、逾百輛坦克和裝甲運兵車、火炮及戰機等參加。當天也是美國總統特朗普79歲生日。特朗普觀看了閱兵式,隨后發表講話向陸軍表示祝賀。
同一天,全美多地爆發反對特朗普政府移民、衛生、教育等方面政策的約2000場示威游行活動,活動名為“不要國王”。人們走上街頭,高喊“沒有法治就沒有和平”“關閉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等口號。
馬克龍訪問格陵蘭島 傳達法國和歐洲的支持
6月15日,格陵蘭努克,馬克龍出席新聞發布會。來源:視覺中國
6月15日,法國總統馬克龍訪問丹麥自治領地格陵蘭島。馬克龍成為首位訪問該島的法國國家元首,也是自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收購格陵蘭”引發爭議以來,首位正式訪問該島的外國元首。馬克龍說,格陵蘭島“不可出售”,也“不能被奪取” ,并表示他此行是在傳達法國和歐洲的支持。丹麥首相弗雷澤里克森表示,訪問“再次展現了歐洲的團結”。
接棒巴赫,考文垂就職國際奧委會第十任主席
6月23日,國際奧委會在瑞士洛桑總部舉行主席職位交接儀式。來源:視覺中國
6月23日,41歲的柯絲蒂·考文垂正式接棒托馬斯·巴赫,成為國際奧委會第十任主席。
考文垂于2025年3月當選。她是游泳項目的奧運冠軍,是第一位女性主席,也是第一位來自非歐美地區的主席。
巴赫于2013年當選國際奧委會主席,他以“改變或被改變”為座右銘,通過奧林匹克議程系列改革深度重塑了奧林匹克運動的基因。
北約宣布2035年前將成員國軍費開支提至國內生產總值5%
6月25日,荷蘭海牙,北約峰會領導人合影。來源:視覺中國
6月25日,北約峰會在荷蘭海牙舉行正式會議。北約成員國領導人就未來軍費支出目標達成一致,決定在2035年前將年度國防開支提高至國內生產總值的5%。這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一直堅持的強硬主張。要求得到滿足的特朗普在峰會期間表示,“峰會棒極了”“這對美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勝利”。
(海報新聞編輯 姜暉 綜合新華社、央視新聞、環球網等)
責編:高雪婷
審核:馬震
責編:馬震